文/杨斯淇 图/王佳薇、周晓敏
7月19日,致远书院赴殷墟博物馆暑期实践团奔赴安阳殷墟,开启文化探索实践之旅。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殷商文化的厚重,探寻殷商文明密码。

厚积筹备,奔赴历史现场
实践启动前,团队扎实做足准备。成员们研读殷商史专著、考古报告;线上系统学习殷墟研究课程,梳理甲骨文、青铜器等知识脉络;主动与殷墟博物馆沟通,敲定实践路线与研究方向,为深入探索打下扎实基础。

沉浸调研,解码殷墟密码
在殷墟博物馆与遗址区,成员们开启沉浸式探索。参观青铜器展厅,探究铸造工艺与纹饰寓意;驻足甲骨文展柜,辨识甲骨文字形;解码商代祭祀、田猎等社会生活场景。实地走访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在考古地层与遗迹间,感受历史厚重。

学思践行,传承文化薪火
调研之余,团队开展“殷商文化青春说”交流活动,分享发现与感悟;队员们借助馆内的多媒体设备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学习了甲骨文的独特内涵,同时也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带来的魅力。成员们希望以青春视角,让古老殷商文明“活”起来,助力文化传承。

团队成员实践感悟
杨斯淇: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们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馆。作为一个安阳人,我很小便对殷墟古迹有所耳闻,也片面的了解过甲骨文。但是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才更深刻的体会到殷商文明的魅力所在。每一片甲骨上的印记,都好像在诉说着祭祀、征战、农耕的故事,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繁荣的年代,感受精美的青铜器带给我们的震撼。未来,我也会尽我之力宣传殷商文明,让更多人了解其厚重文化。
周晓敏:
这次参观殷墟博物馆之旅,仿佛带我回到了繁盛的殷商文明。场馆很大,每一层都有四五个场馆。我们在场馆迷路,仰头查看地图,分辨着应该向哪边行进,继续完成我们的参观之旅,好似穿梭于古老的殷商文明,靠着路标指明方向。那天我们走了很远,走进了商文明的展厅,透过这些古迹去猜测他们的生活,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很累,但也受益匪浅。
王佳薇:
站在殷墟博物馆里,我看到了甲骨上的“王占曰:得”,突然对甲骨文有了实感;司母戊鼎的纹路里,能数出工匠镌刻的凿痕;站在青铜器展区,我望着觚爵上的饕餮纹,指尖仿佛触到了商代酒液浸润的凉意;驻足玉器陈列柜前,我凝视着玉龙蜷曲的身躯,忽然读懂了古人心目中龙的灵动姿态。一件一件的文物陈列在展台,仿佛商朝历史在我眼前重演。慢慢地,我忘却了身体上的疲惫,不停地在各个展馆之间穿梭,去探寻更加神秘的历史。
(一审:韩冬梅 二审:张晓静 三审:王学伟)